事業高于一切、責任重于一切、嚴細融入一切、進取成就一切是核工業人一直踐行著的核工業精神。
2023-03-30
30日,“中國電影科創峰會”發布會在京舉辦。據介紹,重慶市永川區將于5月5日-6日聯合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共同舉辦首屆“中國電影科創峰會”。
2023-03-30
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堅持“守正創新”,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中西醫結合創新臨床的理論與方術,讓中醫藥保有并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
2023-03-30
記者3月28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許金時、王俊峰等人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所高壓團隊劉曉迪研究員等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于碳化硅中硅空位色心的高壓原位磁探測,該技術在高壓量子精密測量領域具有重要意義。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材料》上。
2023-03-30
我國衛星精確測量千年一遇的伽馬射線暴!29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所)與全球40余家科研機構聯合發布對迄今最亮伽馬射線暴GRB 221009A的研究成果。
2023-03-29
天津大學日前打破傳統實驗“試錯法”局限,取得了開發重要化工催化材料的新進展。該校新能源化工團隊通過合金催化劑“孤立度”描述符的構建,只需向程序輸入催化劑結構參數,就能夠實現烷烴脫氫催化劑“一鍵篩選”。
2023-03-29
記者28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馬騁教授團隊通過球差校正電鏡的原子尺度觀測,研究了空間電荷層對全固態鋰電池中離子傳輸的影響,并發現這一現象的微觀機理和過往幾十年的認知截然不同。
2023-03-29
許多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走路越來越慢,行動能力沒有以前那么便利,時常容易跌倒,拿重物也大不如從前。我們很可能會把這些情況全部歸因于歲數大了,是“正?!钡谋憩F,但是往往卻忽視了一種疾病——肌少癥。
2023-03-29
中醫藥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促進文明互鑒、維護人民健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3-03-28
記者27日從浙江省農科院獲悉,該院病毒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瞿紹洪研究員團隊鑒定出一個水稻稻瘟病抗性關鍵基因OsBDR1
2023-03-27
26日,由中國林學會和中國科技館聯合主辦的“美麗中國”主題聯動科普活動在中國科技館舉辦。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兼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中國林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幸良,中國林業出版社總經理李鳳波等參加活動。
2023-03-27
中國海油發布消息,我國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在廣東珠海福陸碼頭啟航前往海南文昌海域,這標志著我國深遠海風電關鍵技術取得重大進展,海上油氣開發邁出進軍“綠電時代”的關鍵一步?!昂S陀^瀾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最深最遠,同時也是全球首個給海上油氣田供電、海域環境最惡劣的半潛式深遠海風電平臺。
2023-03-27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雙星與變星研究團組近期利用望遠鏡巡天觀測數據,探測到155顆大質量脈動變星及其候選體,并給出了其脈動特征和物理性質。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天體物理雜志增刊》。
2023-03-26
近日,由中國科協、中央網信辦、科技部聯合指導,科普中國、學習強國、中國科普網、人民日報視頻客戶端、新華網、央視頻、光明網等14家網絡平臺在“典贊·2022科普中國”揭曉盛典上,共同啟動2023年科普短視頻創作聯合行動。揭曉盛典特別節目于3月26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CCTV-1播出。
2023-03-26
26日,“典贊·2022科普中國”揭曉盛典特別節目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CCTV-1播出,現場揭曉2022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學辟謠榜。特別節目由中國科協、科技部、全國總工會、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新華通訊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由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支持。
2023-03-26
25日,國別科學技術史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辦,研討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聯合舉辦。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6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
2023-03-24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前沿及創新技術”評選材料征集填報截止日期為4月30日。評選范圍涵蓋整車集成與控制技術、動力電池、氫能及燃料電池、驅動系統、智能化、輕量化及新材料、能源供給、其它8個領域。大會科技委員會由30位國內外在新能源汽車整車、關鍵零部件及材料等科技創新領域有重要建樹、學術上有較深造詣的科學家及知名專家組成,具體負責評選工作。
2023-03-24
“要用好本草考古這把鑰匙,讓中醫藥歷史活起來,從而解答中醫藥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重要科學問題,闡釋人類醫藥文化的發展與進程,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開辟新的路徑?!?月18日,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主辦的首屆本草考古學術研討會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啟動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說。
2023-03-24
23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崔林松教授課題組與國外同行合作,實現了兼具高亮度、高效率和高穩定性的近紅外鈣鈦礦發光二極管,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高達23.8%,器件預期壽命可達5萬小時以上,器件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解決了該領域重要難題。
2023-03-23
光合作用是為地球上絕大多數生命提供動力的自然機器。據22日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論文,英國劍橋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破解”了光合作用最早階段的“秘密”,并發現了從光合作用中提取能量的新方法。
2023-03-22
今年38歲的“貓熊”是“覺主家”發作性睡病關愛中心的負責人,她服務的公益中心關注了1600多個發作性睡病患者家庭。